
高血糖又称为高血糖症,是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空腹血糖浓度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7.8mmol/L。而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就称为高血糖。
高血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不良引起的糖尿病,另一种是由身体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糖。
如果高血糖不加控制,就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发生严重的损伤,引发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因此,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糖非常重要。
1. 骨干疼痛:高血糖患者常常会感到肌肉酸痛或骨干疼痛。
2. 恶心和呕吐:高血糖时,身体会产生酮体,这些酮体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3. 精神不振:由于血糖不能有效地进入细胞,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造成精神疲惫、乏力、疲惫的情况。
4. 高血压:高血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受损而导致高血压。
5. 多汗:由于身体无法利用足够的能量,而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方式之一,所以高血糖患者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多汗。
6. 皮肤感染:高血糖会导致免疫系统低下,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7. 频繁排尿:高血糖会导致肾脏排泄更多的尿液,导致频繁排尿,尤其是晚上。
8. 口渴和口干:由于体内尿液过多,造成口渴和口干的情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血糖症状,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建议定期检查血糖水平。
米饭、馒头和面条,哪个更易升血糖?主食吃对了,血糖或更稳
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米饭和面条含有较高的淀粉,馒头则相对较低,因此在相同食量下,米饭和面条可能会更易升高血糖,但也要考虑食用方式、配菜等因素。
相较于食用单一的淀粉类食物,同时搭配一定量的蔬菜、蛋白质食物和健康脂肪,可以减缓淀粉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反应。
但是不同人的代谢率和胰岛素敏感性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也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最好在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1. 合理饮食:每次正餐吃饱7~8成即可,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饮食中应控制精制淀粉、糖类摄入,选择多种谷类、蔬菜、水果、稀饭等食物;尽量少食高糖饮料、糖果、蛋糕等甜食。
2.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进而影响血糖的水平。
3. 合理运动:运动后能使肌肉“吸收”体内血液中的糖分,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运动前后请测量一下自己的血糖,并注意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
4. 定期检查:高风险人群(家族史、超重、携带多基因突变、拥有胰岛素抵抗等)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已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药物治疗和检查。
5. 减少压力:压力会释放出一些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促使血糖水平上升,因此减少压力对稳定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6. 定时进食:按时进食可以让身体适应定时分泌胰岛素,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7.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一些荷尔蒙失调,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充足的睡眠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