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脱秋裤都像一场“人工降雪”,夜里痒到睡不着,恨不得用刷子刷背...这不是不讲卫生,而是秋季皮肤在喊“渴”!

张阿姨一入秋就不敢穿深色裤子,因为只要一脱,腿上就皮屑纷飞。更折磨的是夜间,后背、手臂、小腿痒得钻心,抓得一道一道血痕才能勉强入睡。“皮肤像破了皮的墙,又干又裂。”这可能是秋季里最普遍却又最折磨人的“小毛病”。
秋季空气湿度骤降,就像一台巨大的抽湿机,无时无刻不在带走皮肤表层珍贵的水分。
气温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这层天然的“皮脂膜”变得稀薄甚至缺损,锁水能力大幅下降,水分蒸发加快。
天气转凉,人们更喜欢洗热水澡且时间更长,过热的水温和过多的清洁会洗掉所剩无几的皮脂,破坏皮肤屏障。
温和清洁:
将烫人的热水澡改为温水快速冲洗(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改用温和的沐浴露。
“黄金3分钟”涂抹法:
洗完澡后,用毛巾轻轻蘸干身体,在皮肤尚带潮气时(3分钟内),立刻全身涂抹保湿乳液/霜。这是锁住水分的黄金时间。
升级保湿品:
如果普通乳液不够力,请升级为成分更优的保湿霜。寻找含神经酰胺、角鲨烷、尿素、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产品,它们是修复皮肤屏障的“水泥”。
室内加湿:
在卧室或常待的房间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为皮肤创造一个湿润的环境。
日常补涂:
除了洗澡后,白天感觉干燥时也要及时补涂护手霜和身体乳。
内在补水:
保证每日足量饮水(1.5~2L),多吃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绿叶蔬菜、坚果),由内而外滋养皮肤。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再自己抹护肤品了,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干”:
这可能是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牛皮癣) 或其它皮肤疾病,需要去皮肤科找医生诊断,使用处方药治疗。
水温略低于体温(37℃左右)、时间短(5~10分钟)、用温和沐浴露、洗后立即涂保湿霜。
烫水搓澡、使用搓澡巾猛搓、频繁使用硫磺皂等强力清洁产品。
这个秋天,别再让干燥和瘙痒偷走你的舒适和睡眠。遵循“3天拯救计划”,给皮肤穿上一件无形的“保湿衣”,轻松告别“人间小雪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