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出现身体不适时,为了确诊和辅助治疗,医生会开一些化验和检查项目,在各种检查当中,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有时候甚至看个感冒也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一个基本的检测项目,一般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几个模块。医生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对人体健康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然后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做出诊断。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血常规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所以血常规检查是必须的。
拿到血常规报告首先要看“箭头”标识,哪个指标高了低了一目了然。但要清楚以下几个主要指标的意义: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也是人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RBC)“↑” 说明:常见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RBC)“↓” 说明:常见于各种贫血。此时你也不用紧张,看医生共同寻找贫血的原因即可。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贫血性疾病方面较红细胞更能反应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Hb)“↑” 说明: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红蛋白(Hb)“↓” 说明:各种类型的贫血、失血。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白细胞 “↑” 说明: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升高,大出血,白血病多升高。
白细胞 “↓” 说明:病毒感染常下降,严重肝病、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多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下降。
血小板是伤口止血的“维修师”。当你磕碰、外伤导致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迅速在破损部位黏附、聚集帮助血管填补缺口。
血小板数 “↑” 说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血小板数 “↓” 说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受抑、血液病等。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人体所有白细胞的70%,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性粒细胞 “↑” 说明: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急性创伤、中毒、溶血、心梗、大面积烧伤。
中性粒细胞 “↓” 说明:病毒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嗜酸性粒细胞 “↑” 说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等;肿瘤如淋巴瘤;血液病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 说明: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淋巴细胞 “↑” 说明:病毒性感染如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等;结核病、梅毒、弓形体感染等;
*注:婴幼儿、新生儿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比成人高
淋巴细胞 “↓” 说明:放射病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单核细胞 “↑” 说明: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疟疾、黑热病、活动性结核、EB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单核细胞 “↓” 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毛细胞白血病、其他髓系或淋巴细胞恶性疾病导致单核细胞抑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