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可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引起局限性的或弥漫性的病变。它的发病率大约为10/10000—22/10000。2013年全球共有150万心肌炎患者,其中约有2.5%表现为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虽然心肌炎的发病在年龄,性别,及种族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心肌炎的发病年龄主要为青年及中年,平均诊断年龄约为42岁。
心肌炎患者通常伴有不典型的全身症状,例如发热,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等。多数情况下,心脏受累多为急性及爆发性。急性心肌炎初期可表现为心悸或者运动性呼吸困难,或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如胸痛,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
心肌炎的已知病因有多种:
1. 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感染:
引起心肌感染的最常见病毒有:柯萨奇B组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占30%-50%。此外,其他病毒如人类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单纯疱疹、脑炎/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也可能引起心肌炎。
2. 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但相对少见。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4. 物理因素,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5. 药物因素,如服用部分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可致心肌炎。
心肌炎临床表现不一,主要取决于心肌炎症病变的严重程度。
以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为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嗓子痛、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腹泻、肠炎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很多不会直接关联到心脏不适,因此非常容易忽视。还有一些患者的前驱症状非常不明显,直接进入到急性发作症状。
急性发作症状,多数表现为中重度乏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昏,可能在1~3天内加重明显;重者还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更加危重或暴发性患者可能在没有太多前驱症状或不适时,直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心肌炎主要于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部分患者病情危急,需急诊就诊,此外,由于本病患者前期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情况,可以就诊于发热门诊、呼吸内科、感染科等。
心肌炎的确诊比较困难,仅仅依靠临床症状诊断心肌炎并不可靠。医生一般根据呼吸道或肠道等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晕厥等相关症状,结合心电图、心超、心肌损伤标志物或核磁共振等结果,排除其它可能的原因,才会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
“心内膜心肌组织活检”是心肌炎确诊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微创性检查,一般适用于病情比较急重的患者。
心肌炎总的治疗原则是休息、高营养饮食为主,症状控制、抗病毒为辅:
1. 首先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劳累,减轻心脏负荷;
2. 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最少6个月,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要戒酒,低盐低脂,多吃水果、蔬菜以及优质蛋白质,维持自身免疫系统稳定;
3.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抗感染、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改善免疫功能等治疗,另外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测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4. 当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争取救治时间。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病毒性心肌炎会诱发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5. 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如磷酸肌酸、辅酶Q等);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 )和脂溶性维生素。
6. 减少接触铅、汞等物质,因工作需要者建议做好防护,例如穿好防护服等。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