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查询 | 腰腹部-胃癌 |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1)早期胃癌: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状况逐渐发生改变,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期存在。如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少数溃疡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解等。有的患者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的基础上(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发生癌变,而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已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更易使患者和医生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而延误诊断时机。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出现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就诊。
①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部分可以有节律性疼痛,尤其胃窦胃癌更明显,甚至进食或服药可缓解。老年人痛觉迟钝,多以腹胀为主诉。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A.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B.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
②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食欲减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见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
(2)进展期胃癌: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有些虽处早期但已有较突出的症状,也有些患者是以器官转移的症状或合并症的症状而就诊。根据国内资料的统计进展期胃癌常见的症状如下:
①腹痛: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极少数癌性溃疡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象。
②食欲减退和消瘦: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的表现,往往是进行性加重,最后表现为恶病质。
③恶心呕吐: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也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④呕血和黑便: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1/3胃癌患者经常有小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部分可出现间断性黑便,但也有以大量呕血而就诊者。
⑤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
⑥咽下困难: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
2.体征
早期胃癌可以无任何体征。或仅有上腹部压疼。中晚期胃癌多数上腹压痛明显。1/3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有触痛,尤其患胃窦部癌的消瘦患者更易发现肿块。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 上腹部肿块、直肠前隐窝肿物、脐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腹水等常提示已有远处转移。并常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体征,而使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如肝转移可出现肝大,黄疸等,卵巢转移可发现卵巢肿大和大量腹水,肺部转移可有呼吸困难等。
此外,胃癌伴癌综合征也可成为重要体征,如血栓性静脉炎、皮肌炎等。晚期患者可有发热,恶病质等。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盐渍食品、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另外还有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与营养素失去平衡有关。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1.胃液分析
正常胃液无色或浅黄色,每100ml胃液中游离盐酸约0~10U,总酸度约10~50U。胃癌病人的胃酸多较低或无游离酸,约65%胃癌患者呈现胃酸缺乏,而200%~25%患者经五肽胃泌素刺激后仍显胃酸缺乏,胃酸低下的程度常与胃癌的大小成正比,浸润型癌及胃底贲门部癌胃酸低下程度较幽门部为甚。当胃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发现大量食物残渣,如伴有出血,则可出现咖啡样液体,对胃癌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2.大便隐血试验
持续性大便隐血阳性,对胃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可以为发现胃癌提供线索,大便隐血试验在早期表浅型胃癌的阳性率可达20%,随着病程的进展,其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中以胃体癌的阳性率最高,贲门癌次之。
3.免疫学诊断
检查的方法很多,在国内已开始用于临床。应用细胞融合术建立杂交细胞癌细胞株制造的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单抗对胃癌诊断的研究起步较早,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
4.四环素荧光试验
四环素试验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都是根据四环素能与癌组织结合这一特点。如四环素进入体内后被胃癌组织所摄取,因而可以在洗胃液的沉淀中见到荧光物质。方法:口服四环素250mg,每天3次,共5天,末次服药后36h洗胃。收集胃冲洗液离心,将沉渣摊在滤纸上,温室干燥,暗室中用荧光灯观察,有黄色荧光者为阳性。阳性诊断率为79.5%。
5.胃液锌离子测定
胃癌病人中胃液锌离子含量较高,胃癌组织内含锌量平均为11400mg/kg,等于健康组织含锌量的2.1倍。因在胃癌病人胃液内混有脱落的癌细胞,癌细胞中的锌经过胃酸和酶的作用,使其从蛋白结合状态中游离出来,呈离子状态而混入胃液中。所以胃癌患者的胃液中锌离子含量增高。杭州肿瘤医院用二苯缩氨硫脲在胃液pH5.5时作定性反应,在88例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人中,77例阳性,阳性率为87.5%。
6.其他肿瘤标志物
(1)多胺:近年来有报道多胺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并认定为恶性肿瘤标志物之一。胃癌患者尿多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胃癌患者;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2)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SGP-DA):SGPDA活力测定对鉴别病灶的良恶性质有一定价值。
(3)细胞核DNA含量:胃黏膜活检切片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可见胃癌DNA非整体检出率为71%~92%,而良性病变和黏液癌为二倍体。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
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有上腹部症状和全身性表现,通过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等,诊断不难确定。早期胃癌常无明确症状,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胃癌的警惕,对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黑便或多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发区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溃疡病史及曾进行过胃肠吻合手术者以及亲属中有胃癌史者均应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
1.当并发消化道出血,一般为小量出血,大出血比较少见。约5%患者可发生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偶为首发症状。可出现头晕、心悸、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2.胃癌腹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黄疸,大便陶土色。
3.合并幽门梗阻,多见于起源于幽门和贲门的胃癌。胃底部胃癌延及贲门或食管时引起食管下端梗阻,邻近幽门的肿瘤易致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4.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比良性溃疡少见。可见于溃疡型胃癌,多发生于幽门前驱的溃疡型癌,穿孔无粘连覆盖时,可引起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
5 .形成胃肠瘘管,见排出不消化食物。
胃癌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如能在尚未发生转移前进行根治手术,则疗效较好,尤其是癌组织尚未侵入肌层、浆膜层时,五年生存率最高。故凡临床确诊或高度疑诊为胃癌,除已有远处转移或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外,均应剖腹探查。对于进展期癌,除了癌肿已有广泛扩散的病例,只要全身情况和技术条件许可,即使不能行根治性切除,也应力争切除全部或大部原发灶,以缓解症状。对癌肿已不能切除,而伴幽门梗阻者可行短路手术--胃空肠吻合术或胃造瘘术,以缓解症状。以下措施有助于胃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1)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烟熏、盐Z、油炸食物,戒烟酒、宜多吃维生素E丰富的如水果蔬菜等,食物要储好,加工和烹饪要得当;
(2)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胃溃疡、恶性贫血、胃息肉等要积极治疗和定期追踪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癌变加以治疗。
癌症,癌是最具代表性的内源性疾病,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因环境酸化而死亡事实上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为了在酸性环境里生长,采取主动变异,并继续绵延而成,对于癌细胞的产生有两种学说,一是德国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论,另一个是日本爱哈氏的酸性体质理论,古博格博士的理论指出,健康的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可使该细胞变成癌细胞,而体液酸化正好导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试验证明了该论点,而荣获诺贝尔奖。爱哈氏的学说则提及成弱碱性的细胞,在累积酸性废物的附近通常会死亡,但是有不惜改变染色体以求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就是癌的开始。即使动手术割掉所有的癌细胞癌症会再度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酸性环境依旧存在,不想死亡的细胞也就依然存在,因此不像得癌症很难。
(1)饮食方面:相关人群在平时的饮食方面应注意,平时应以新鲜的瓜果蔬菜、粗粮为主食,肉类少吃,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体液偏酸,摄入的饮食应该做到“二酸八碱”使体液达到弱碱性。食品中的许多食物对癌细胞都有抑制的作用,如食物中钙离子及含疏基的蒜、葱及绿茶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中大蒜的保护作用颇受重视。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豆类食物和牛奶。减少食盐摄入量。少食或不食熏腌食品,减少亚硝胺前身物质的摄入。食品保藏以冰箱冷藏为好。提倡食用大蒜、绿茶。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
(2)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等不良的嗜好要改变。
(3)心理方面因素:现在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过大,当这种压力过大又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4)其它注意:
A.认真做好粮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食用水的卫生。
B.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观察。
C.积极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D.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普治。
(5)根除胃内HP感染。对长期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或大于2cm的胃息肉的患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作胃镜检查,都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既然胃癌与“吃”有关联,是否存在有有助预防胃癌的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近来,国外有营养专家通过研究就发现,如果你经常吃以下几种食物,可以预防或减少胃癌的发生。
大蒜
是公认的防癌食物,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着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了亚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了防癌效果。
洋葱
吃洋葱能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重要的是洋葱中含有一种栎皮素的物质,为天然的抗癌物质。研究显示,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要少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低了30%。
菌菇类
这类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木耳。科学家发现,食物中许多菌菇类都含有抗癌物质,能起防癌功效。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体,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包含的多糖体也是一种抗癌的有效物质。菌菇类食物中富含的粗纤维和钙等都有防癌作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椰菜花
含较多微量元素钼,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作用。有研究报告指出,椰花菜还含有一种可以刺激细胞活动的酵素叫小硫化物,能阻止癌细胞的形成。吃椰花菜对预防食道癌、胃癌等都有一定作用。
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的上升,加之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放疗、生物制剂的配合应用,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据近年资料,日本和西方国家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几乎均可达90%以上,日本总体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也已达60%以上。
1.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发现胃癌较晚,大多数属于晚期肿瘤,手术疗效欠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胃癌症状的重视及高危人群的监测,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近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切除前后处理的进步,使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目前也缺乏能在手术前正确判断胃癌切除可能性的诊断方法,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予以手术探查争取切除。至于术式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术中探查发现,包括胃癌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意地扩大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造成脏器功能的过度破坏或术后肿瘤复发,均是不适当的。
外科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类。现代胃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是进展期胃癌的手术范围趋于扩大,可施行扩大或超扩大手术,而早期胃癌的手术范围则趋于缩小,可作切除范围5%左右的各式手术。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倾向于“量体裁衣”,依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及癌的病理生理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1)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的基本要求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关于胃切断线的确定现已趋向一致,即要求离肿瘤肉眼边缘不得少于5cm,远侧部癌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约3~4cm,近侧部癌应切除食管下段3~4cm。为了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常须在根部切断胃各供应动脉,全部动脉皆被切断后,势必作全胃切除,而且也常须将胰体、胰尾和脾一并切除。所以,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术式,即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及根治性全胃切除。全胃切除虽可有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除及防止胃残端因切除不彻底而复发,但存在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营养障碍后遗症多等缺点,且术后五年生存率并不能明显提高。因此,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和根治性全胃切除两种术式的选择仍有分歧,目前一般主张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的范围及医院的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既能彻底地切除肿瘤又要避免不必要扩大手术范围。
至于根治性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很大差别。凡淋巴结清扫范围超越淋巴结实际受累范围者为绝对性根治性切除术,而只清除实际受累的淋巴结者为相对性根治切除术。总结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在胃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全胃切除的病例较少,一般仅占全部切除病例的5%左右;另一是不少单位目前的根治术仅是R1术式,而国内目前医院住院病例中Ⅲ、Ⅳ期胃癌达56%~90%。显然,不少病例的手术切除范围是不够的,由于手术的根治性不足,有肿瘤病灶残存,以致影响疗效。据国内外经验,实际工作中根治术式的选择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可依据以下具体情况进行。
①根治性切除术在有技术条件的单位应积极而慎重地扩大全胃切除的病例。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控制在:
A.浸润性胃癌。
B.有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体癌。
C.恶性程度较高,已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或已侵及胃体的胃远端或近侧部癌。凡已不能根治或全身条件不允许者不作全胃切除。
②早期胃癌的治疗应依其病变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方法。早期胃癌以往均主张作R2术式,随着经验的积累,发现单发病变的早期胃癌不但术后生存率高,复发率低(2.8%),而且复发病例均是病变侵入黏膜下层伴有淋巴转移者,复发的形式也多是经血行转移至肺及肝。而病变仅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即使已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不论是单发或多发病变其生存率均可达100%。此外,凡息肉状的黏膜内癌(Ⅰ和Ⅱa)均无淋巴结转移,且术后全部存活。因此认为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应予以修正。一般而言,黏膜内癌宜作R1手术,黏膜下癌宜作R2手术。小于2cm的息肉状黏膜内癌,作肿瘤局部切除或R0术式已完全足够。由于直径<2cm的无溃疡或仅有溃疡瘢痕的早期胃癌基本上无淋巴转移,故可施行内镜下激光治疗,对<1cm的病变,更可用电刀作黏膜局部切除。
③凡不属于上述两类情况的可根治性病例,以作R2为主的术式为宜。曾有报道比较Ⅲ期胃癌分别作R1及R2根治术式的疗效,结果R2术式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R1术式者。
④胃癌直接侵犯到邻近组织与器官时,如有可能应争取与胃根治性切除同时作整块切除,仍有治愈的机会。有报道附加脏器切除的疗效,仅次于胃远侧部癌,而较近侧切除及全胃切除佳。因此只要没有远处转移,仍不应放弃可争取的根治机会。一般以合并脾、胰体、胰尾、横结肠或肝左叶切除的为多,合并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死亡率相当高,而5年生存率也最差(5%),故不应轻易为之。
(2)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包括两类:一类是不切除原发病灶的各种短路手术,另一类是切除原发病灶的姑息性切除术。第一类虽手术较小,但一般并不能改变胃癌的自然生存曲线,仅能起到解除梗阻、缓解部分症状的效果。而第二类则有一定的5年生存率。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资料,单纯剖腹探查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1±0.6)个月,姑息性短路手术为(7.66±0.75)个月,而姑息性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则可达13.21%及7.09%。所以,只要全身情况许可,而又无广泛远处转移,凡局部解剖条件尚能做到胃大部切除的,应力争将其原发病灶切除。作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不但可以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且在配合药物治疗后,有的仍可获较长的生存期。
(3)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内镜下作肿瘤切除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病变早期、无淋巴转移且能在内镜下将病变完全切除。目前尚缺乏术前正确判断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方法,因此只能从对早期胃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结合内镜下所见的病变加以判断。下列情况下的早期胃癌一般不会有淋巴转移:①直径<5mm的早期胃癌;②直径<2.5cm的隆起型早期胃癌;③直径<2cm的无溃疡凹陷型早期胃癌;④直径<1.5cm的混合型早期胃癌;⑤某些有手术禁忌证的早期胃癌或患者坚决拒绝手术者。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包括切除法及非切除法,后者包括光敏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法及组织凝固法。切除法可获得切下的黏膜标本,以供病理检查。该法先将内镜注射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胃内达到病变边缘,向黏膜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局部病变隆起,便于圈套,同时也可将病变与肌层隔离开来,保护肌层不受电凝损伤并防止出血,切下标本必须经病理检查,切端无癌细胞为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可列为治愈。一般认为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约70%。如切下标本发现切除不完全则可改用内镜下激光治疗,以消除残余癌灶,也可考虑手术,大部分病例在改用激光治疗后病变消失而痊愈。
(4)腹腔镜下局部切除:随着腔内外科及微创手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经腹腔镜下的全层切除部分胃壁已成可能。由于此手术可不开腹,即将胃壁病变作全层切除,切除范围也远较内镜下黏膜切除为广,且可将邻近胃癌病灶周围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如活检发现有癌转移时可即中转剖腹作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可进食,住院期短,因此有其优越性,切除范围较内镜为广。该手术一般宜于胃前壁的病变,如病变位于后壁或近侧,则需经胃腔内将病变部位黏膜切除或手术切除。
2.化学药物治疗
我国胃癌总的手术切除率约为50%~77%,仍有相当部分病例发现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早期胃癌,也有2%~5%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至于有微小转移者为数更多,胃癌根治术性切除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脏器转移。因此,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术后复发转移及发生残胃癌者均需进行化疗。另一方面,手术作为一种局部的治疗手段也有不足之处:①对术时病期已较晚,已有远处转移或局部病变有广泛浸润并累及邻近重要脏器的患者,单纯手术疗效不佳;②手术难以发现与处理潜在的亚临床转移灶;③手术操作本身也有可能会促使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鉴于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也需要施行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弥补单纯手术治疗之不足。据估计,约2/3的胃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化疗的指征,更有人建议,对所有胃癌患者均应辅以化疗。
对术前估计肿瘤不能根治性切除者,可考虑行术前化疗(包括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以缩小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抑制肿瘤进展,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对术中发现有或可能有肝转移、腹膜转移者,可在肿瘤供应血管或腹腔内给予化疗;术后针对手术残留的肉眼看不见的肿瘤细胞进行化疗,预防肿瘤复发。此外,针对术前肿瘤细胞已有腹腔种植或术中腹腔播种,目前临床已在开展腹腔内化疗、腹腔温热灌注化疗;针对肿瘤淋巴转移的特点,正在试行淋巴系统内化疗。
近十年来,胃癌化疗的研究十分活跃,除了沿用传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化疗方法外,近年提出了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Early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EPIC)和持续性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therapy,CHPP)的新方法。EPIC能根除腹腔内的微小癌灶,可预防腹腔内复发,减少肝脏转移。CHPP能使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生存期进一步延长,并可改善已有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EPIC和CHPP疗法颇受重视。
健康管家 贴心呵护 | 查看更多 + |
01 |
|
|||||||
02 |
|
|||||||
03 |
|
|||||||
新闻资讯 关注中科 | 查看更多 + |
01 |
|
|||||||
02 |
|
|||||||
住宿体检 | 中医馆 | 私人医生 | 专车服务 | 营养早餐 |
常见问题解答 用心回复 | 查看更多 >> |
01 |
|
|||||||
02 |
|
|||||||
03 |
|
|||||||
中科电子杂志期刊 健康书籍 | 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