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中最炎热
阳气最旺的三伏天来啦!
这不仅是个“烤验”,
更是中医推崇的“养生黄金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湿气最重的时节,
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
中医认为,此时养生得当,不仅能安然度夏,
还能借助自然界的阳气祛除体内寒湿,增强体质,
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三伏天虽热,但却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期。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因人制宜”,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特点是“高温、高湿、阳气外浮”,养生重点是“祛湿补阳”。
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散,腠理(毛孔)开泄,容易耗气伤津,同时湿邪困脾,影响运化功能。因此,三伏养生的核心在于:
1.防暑避湿:避免长时间暴晒,适当使用空调、风扇但不宜过冷,以免寒邪入侵。
2.养心护阳: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烦躁动火。
3.健脾祛湿:湿易困脾,导致食欲不振、乏力,饮食宜清淡,适当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
4.冬病夏调:利用三伏天的阳气,通过艾灸、脐灸、贴敷等方式调理虚寒体质。
经典祛湿:四神汤
取茯苓15克养脾渗湿,芡实20克固肾利水,莲子30克清心健脾,加半根新鲜山药补益肺气。所有材料浸泡2小时,文火慢炖1小时后滤汁饮用。
防暑:三豆饮
传统配方用黑豆(补肾)30克、绿豆(清热)20克、赤小豆(祛湿)20克配伍。
医生常建议加乌梅3颗生津止渴,再添陈皮1片理气化痰。对于常熬夜的白领,可将黑豆换为黄豆增强蛋白质补给。
1.喝点祛湿小茶,但别乱喝。比如:红豆+薏米+茯苓+陈皮,煮水代茶饮,清爽不燥。但如果你是体寒湿重(比如手脚冰凉又爱出汗),可以加点姜片驱寒祛湿,别只喝寒凉的。
2.饮食上,少油、少甜、少冰。油腻、甜食、冷饮会让湿气更重,冰激凌、冰奶茶就不要碰了,夏天多吃苦瓜、冬瓜、丝瓜这些“夏季三宝”,又清热又祛湿。
3.动起来,把湿气“汗”出去。湿气最怕的就是动!每天出去快走半小时,不求出大汗,只要微微发热,湿气就会随着汗水走掉一点。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慢性有氧运动,都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的简单有效方法。
4.每周泡脚+艾草包,养阳助排湿。夏天别嫌热,泡个脚反而更舒服,可以用艾草、老姜片煮水泡脚,泡完人特别轻松,睡眠也变好了。
5.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可以借助抽湿机、干燥剂、空调除湿;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抓住三伏天补阳?哪些孩子更需要抓住三伏天补阳?快来对照看看——
● 脾胃不足的宝贝:常表现为食欲差、挑食厌食、容易积食、腹胀腹痛、大便稀溏不成形,或长期便溏腹泻。小脸常是黄黄的,没什么血色,鼻梁上可能还隐约可见青筋。
● 反复感冒的“小病号”:天气稍变就中招,动不动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咳嗽迁延不愈,尤其怕风怕冷。
● 从小就打抗生素:小时候因各种感染,不得不频繁使用抗生素,虽然控制了病情,却也无形中损伤了稚嫩的阳气,体质变得虚寒敏感。
● 过敏体质儿:饱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湿疹、荨麻疹等困扰,晨起喷嚏不断,遇冷空气或特定环境症状就加重。
● 难长高、难长肉的“小豆芽”:吃得不少,营养也不缺,但就是长得慢,瘦瘦小小,活力不足。
这些孩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体质基础——虚寒,尤其是脾肾阳气不足。三伏天,正是逆转这种虚寒底子的黄金窗口期。
给孩子补阳,不一定非要吃汤药、扎针灸,脐灸疗法就是个简单又好用的法子。脐灸疗法以其简单、方便、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成为家庭三伏补阳的优选。
肚脐(神阙穴)是人体“元神之门户”,皮肤薄嫩,血管丰富,且是经络汇聚、内联脏腑的要塞。脐灸粉敷贴于此,有效成分能快速穿透吸收,并通过经络系统直达病所,尤其擅长作用于中焦脾胃和下焦肾阳,温阳散寒、调理脏腑的效果直接而显著。
相比其他方法,脐灸有着简便高效的优势——
● 无需复杂设备,家长在家即可轻松操作。
● 相比口服难喝的汤药或针刺,脐灸痛苦小,孩子抵触情绪低。
● 药物经皮肤和穴位吸收,绕开了脾胃的消化负担,减少了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需注意皮肤过敏)。
● 所用材料多为常见药食同源之品或常用中成药,价格亲民。
三伏天是 “冬病夏治” 的最佳时机,其中三伏贴和三伏推是备受推崇的疗法。
● 三伏贴原理及操作方式:
三伏贴结合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精选白芥子、细辛等温阳散寒、化痰通络中药材,经精细研磨调配制成药贴。将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通过穴位与经络的传导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渗透入体内,其借助三伏天旺盛的阳气,能有效提升人体阳气,驱散体内寒邪,对于冬季易发作的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虚寒性症状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 疗法特色:
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仅需按照特定时间将药贴贴敷于相应穴位,就能轻松完成调理。每次贴敷时间根据个体耐受程度调整,儿童也能轻松接受。
● 适用人群:
消化系统: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长期便秘、腹痛便溏、面黄肌瘦、厌食、虚寒性胃痛、食欲不振、大便失调、慢性肠胃炎、肠系淋巴结肿大、脾胃功能虚弱症状、气血亏虚、四肢冰凉、湿气重等。
呼吸系统: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肺阻、 自汗盗汗、反复感冒等。
每伏任意一天贴敷即可,贴敷时间一般每次4~6小时,具体根据年龄大小适当加减。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