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扫墓
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谓之“思时之敬”。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常在此时节带上供品,察看修葺先人的坟茔。
踏青
清明前后,万物复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细草芊芊,雾气濛濛,春水汤汤,走在田野里,走在小路上,欣赏“竹外桃花三两枝”。
戴柳插柳
清明戴柳插柳的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戴柳是成年的标志。
放纸鸢
放风筝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欢的清明传统活动,古代的清明节还会举办风筝比赛。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绳让风筝飞走,这寓意着放掉晦气,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清明假期扫墓踏青、品尝青团的同时,如何兼顾健康呢?
1.饮食:青团虽美,适量为佳
控量防积食:青团高油高糖,每天不超过2个,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低糖版本。
搭配促消化:食用时搭配山楂茶、大麦茶,或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苦菊、西兰花),减轻肠胃负担。
2.防护:过敏高发,未雨绸缪
防花粉过敏:踏青佩戴口罩、护目镜,随身携带抗过敏药。
防蚊虫叮咬:穿长袖长裤,避免在草丛久留,可喷涂天然驱蚊液。
3.作息:拒绝熬夜,补足元气
假期避免通宵玩乐,保持规律睡眠。若白天疲惫,可午休20分钟,但忌超过1小时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4.运动:量力而行,拒绝过劳
中等强度最佳:健走、骑行等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
避免突击运动:长期久坐者突然剧烈运动易受伤,建议从每日30分钟快走开始。
5.急救常识:野菜野菇,慎采慎食
不采陌生植物:误食毒蘑菇可能致命,中毒后立即催吐并就医。
备好应急药品:出行携带肠胃药、创可贴、消毒喷雾,应对突发状况。
清明多雨,随身带伞防感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温差诱发血压波动。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