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转移了”
对于癌症患者来讲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就好像挨了当头一棒,有些人甚至心如死灰。很多时候意味着治疗难度的加大。即使治疗,康复也可能不再乐观,还会给患者造成致命性伤害。
全世界每年有近8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就是因为癌细胞能够“转移”。癌细胞生长力极强,脱落或粘连到哪,哪就会生出新肿瘤。可以说,转移是导致90%以上癌症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
癌症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者是其他途径,被带到全身其他地方继续生长(扩散),形成了一个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就称之为癌症转移,所形成的那个肿瘤,就成为了一个转移瘤,或者是转移癌。癌细胞常见转移途径包括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等。
关于癌症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体内转移,目前仍有很多未解之谜。
常见的是一方面,要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从原发灶穿透组织或脱落,进入血管或者淋巴管。另一方面,要有适宜癌细胞转移的环境。有充足的血液能让癌细胞“吃得饱”,丰富的血管分布能够让癌细胞“跑得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癌症都容易发生肺转移或肝转移,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出现转移,出现转移的,几乎肯定是恶性的,而且意味着肿瘤已进入晚期或恶性程度较高,手术难度也较大,甚至已失去手术机会。早期恶性肿瘤相对较少转移。此外,癌症转移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些比较快,而有些则比较慢。癌细胞转移的速度,会因癌症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讲,癌症被发现、治疗的时间越晚,癌细胞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即使癌症已经扩散到身体上一个新的部位,它仍然是以开始转移的部位命名的。例如,已经转移到肺部的乳腺癌称为“转移性乳腺癌”,而不是肺癌。
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自己喜欢的转移路径,先后侵犯的器官也不相同。以下部位都是检测癌症转移的重点关注目标:
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最为常见)、脑、肾、前列腺、骨骼和淋巴结等;
乳腺癌: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骨骼(最为常见)、肺、脑、肝等;
肝癌: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最为常见)、淋巴结、骨骼、肾上腺等;
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部位是肝(最为常见),其次是肺、骨骼;
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比较少见,几乎都出现在骨骼;
宫颈癌:最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就是阴道、肺部、常见的部位还有肝、头、骨骼转移等。
在大多时候下,一个人如果已经接受了对原始肿瘤的手术治疗,癌症还是可能会复发、扩散,而且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防癌症是否会发生转移。防止癌症转移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原发肿瘤很小时将它们清除,这也是为什么癌症筛查如此重要的原因。
但是,即使癌症早期被检测到并被移除,肿瘤细胞也可能已经在血液和淋巴管中循环,或者隐藏在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癌的出现,可能是在第一次治疗数月后,也可能在数年之后。在这期间,人们往往不知道癌症还在“潜伏”,当发现明显的转移性癌症状时,这个时候也就用到了那个能让人惊悚的词——晚期肿瘤。
当癌症发生远处转移后,说明已经进入癌症晚期。
因此,随着癌细胞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不断侵犯,这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急剧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等;如果已经转移到骨骼,可能出现骨痛;若转移到肝脏、脑部,可能出现黄疸、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
发现肿瘤后,如何预防和阻止癌细胞扩散呢?
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在肿瘤发生转移前就将其消灭,防止复发就要进行彻底、全面的综合治疗,如同步放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等。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